
“过去监测深圳地铁12号线隧道,得等凌晨地铁停运扛着20多斤仪器钻隧道,蹲在轨道边测到天亮,算完数据还怕误差超标的情况。现在点开监测管理云平台赢金配资网,隧道结构位移、轨道形变数据、隧道裂缝实时更新,误差稳稳控在高精度范围,再也不用熬夜守着了。”近日,在中铁六局深江铁路项目部,测量员董亮亮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监测曲线介绍道。据悉,该项目全面应用了全站仪机器人智能监测系统,为项目基坑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运营安全注入“科技守护力”。
据介绍,项目启用的智能监测系统由Trimble S9 HP自动全站仪、全自动监测控制器、监测管理云平台及预警与报警平台组成,构建起覆盖深莞隧道邻近深圳地铁12号线隧道结构位移、轨道结构位移及裂缝的全维度监测网络。传统监测中依赖人工上道测量、熬夜值守记录、手动计算平差的关键环节,现已交由系统统一调度——设备依据预设的监测频次自动完成全流程作业,彻底改变“靠窗口期、凭经验、算数据”的传统模式,实现既有地铁隧道监测的标准化与实时化赢金配资网,完美适配地铁“封闭运营、禁止人工上道”的要求。
“相较传统人工测量受光线、疲劳度影响的情况,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实现根本性提升。”董亮亮表示,传统人工测量受地铁运营窗口限制,一天最多测1次,还得花2—3小时手动处理数据,现在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测,数据自动采集、自动传输、自动分析,监测频次是传统模式的12倍。“更省心的是,一旦数据接近超限值,预警与报警平台会立马推送信息,我们不用守在隧道边,在办公室就能远程调整监测参数,大幅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。”
此次全站仪机器人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,标志着中铁六局深江项目深莞隧道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监测从“劳动密集型”正式转向“技术密集型”。监测过程程序化、数据处理数字化保障了项目部基坑施工的推进与深圳地铁12号线运营安全的“双向平衡”,为项目建设筑牢了安全防线。
南方+记者 刘倩赢金配资网
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